8萬發展遲緩兒 錯過早療黃金期(95.04.04)
 

2008 / 4 / 24 (3 歲)

 
 8萬發展遲緩兒 錯過早療黃金期【記者詹建富/報導】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寶貝,但有的家長對於小孩若出現不會說話、不會站,卻抱持「大雞晚啼」的心態,連部分醫師也以「再觀察看看」,以致台灣約有八萬名發展遲緩兒童未能獲得早期療育的機會,這些遲緩兒的人生可能從此趕不上進度,甚至變成終身殘障。


 專家提醒,把孩子托給祖父母、保母或外籍傭人教養的雙薪家庭,除了注意孩子身高、體重是否符合標準外,更要注意孩子的各項行動、智能、行為、情緒、語言和感覺功能是否有延遲發展的情況,若有問題,務必在三歲前接受早期療育。


 每5名遲緩兒 僅1人接受早療

 中華民國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協會理事長梁忠詔指出,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0~6歲兒童出現發展遲緩的發生率約為6~8%,如果以去年全台此一年齡層的小朋友來計算,等於全台至少有10萬名孩童是發展遲緩兒;問題是,他發現許多家長根本不知道什麼是發展遲緩,即使健保兒童手冊附有一些評估量表,逾三分之二的家長不是隨便勾、就是忘了填,再加上目前小兒科門診未能落實篩檢,造成不少發展遲緩的小朋友錯失早療的黃金期。


 梁忠詔表示,由內政部兒童局針對近六年來的統計發展,國內發展遲緩兒童接受早療的比率,只有6~17%,換言之,每五個遲緩兒,只有一人幸運獲得早療。反觀鄰近的日本,對於發展遲緩兒童的篩檢率高達95%,並有逾半數獲得早療機會,而台灣的篩檢率也許只有一半,這也難怪許多遲緩兒未能獲得治療的機會。


 他們不是折翼 只是慢飛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發展遲緩兒童需要經過評估鑑定,但衛生署在各縣市教學醫院或醫學中心設立廿多個「聯合評估中心」,去年經費被大幅刪減,可憐的家長只能在各科團團轉,並奔波於醫院,梁忠詔強調,孩子沒有舉手要求早療的能力,政府與其投入大筆金錢於人生最後一年的醫療花費,不如對於剛初生的孩子多用一點心。


 他強調,發展遲緩的孩子不是「折翼」,只是慢飛,如果能及早發現,展開早期療育,有的孩子就能趕上同齡進度,中、重度的遲緩兒也能減輕殘障程度,發揮較多潛力。 【2006/04/04 民生報】 @ http://udn.com

………………………………………………………………………

遲緩兒》8萬慢飛天使 錯失遲緩早療期 【記者邵冰如/台北報導】


 台灣常有「大雞晚啼」、「大器晚成」的觀念,卻可能因此延誤遲緩兒的早期療育。根據統計,全台目前有10萬名幼兒發展遲緩,但其中僅一至兩成接受早療,八成多的遲緩兒錯失早療黃金期,未來一生都可能「趕不上進度」。


 遲緩兒家長團體「天使心」家族的創辦人,音樂家林照程、蕭雅雯夫婦,今天現身說法。林照程說,他的兩個女兒都是極重度發展遲緩兒,他們曾為女兒賣掉別墅、賓士車,四處借錢,負債兩千多萬,也曾灰心絕望地想帶著孩子去自殺。


 但走過十多年的艱辛,他們決心用正面心情去看待孩子、看待生命,更感謝上帝讓他們擁有這樣的孩子,才能體會其他父母的痛苦。也更能體會這些天使般純潔的孩子,為家庭帶來的獨特祝福與喜樂。


 康健雜誌結合醫界和遲緩兒家長團體今天發起「搶救慢飛天使」行動。康健雜誌分析,發展遲緩兒是指6歲以前在行動、智能、行為、情緒、語言和感覺(視覺、聽覺、感覺統合)功能有延遲發展的孩子。他們不是「折翼」,只是慢飛,如果能及早發現,展開早期療育,有的孩子就能趕上同齡進度,中、重度的遲緩兒也能減輕殘障程度,發揮較多潛力。


 世界衛生組織 (WHO)統計,3歲以前是早療介入的最佳時機,3歲前做1年早療,勝過將來做10年。


 WHO也估計,0至6歲兒童發展遲緩的發生率為6%至8%。以全台有173萬名0至6歲兒童計算,目前至少有10萬名遲緩兒。但根據內政部兒童局統計,台灣緩兒接受早療比率只有6%至17%。換句話說,每五個遲緩兒,只有一個接受早療;八成多的孩子錯過早療黃金期,人生可能從此趕不上進度。


 稚齡的孩子沒有舉手要求早療的能力,平常最能察覺孩子異常的的核心人物是家長、保母、小兒科醫師和公共衛生護士。但遺憾的是,很多家長太粗心,只要身高體重合乎標準,對孩子不會說話、不會站、不會拿杯子喝水,總認為「大一點自然就會了」。


 早療協會理事長梁忠誥今天也呼籲,在第一線接觸孩子的小兒科醫生、公衛護士應盡責篩檢,增加遲緩兒的發現率。他說,兒童從出生到六歲期間,小兒科醫師至少有12次機會因為需要執行預防注射,摸得到孩子,能診察孩子的發展狀況,因此有最能為孩子做發展評估。 【2006/04/03 聯合晚報】 @ http://udn.com


………………………………………………………………………

家有遲緩兒》蕭雅雯:不放棄 就有希望

http://udn.com/NEWS/LIFE/LIF2/3244949.shtml


………………………………………………………………………

10萬遲緩兒 早療不到2成-中華醫藥網

《2006/04/03 17:07》記者洪凰鈞/台北報導


 國內目前約有 10萬名發展遲緩兒,但接受早療比率卻不到 2成,知名音樂家林照程夫婦為了 2個發展遲緩兒,賣別墅、賣車、還背債 2000多萬元,一切只為讓孩子健康長大,家有遲緩兒家長承受精神、經濟難以言喻壓力。


 知名音樂家林照程、蕭雅雯夫婦,婚後不久便急著體驗為人父母的喜悅。未料不僅大女兒被判定為極重度發展遲緩,二女兒也逃不過同樣悲慘命運,讓兩夫妻不得不咬緊牙關,賣別墅、賣車、還背債 2000多萬元,只為讓孩子健康長大。


 以台灣去年共有 173萬名 0至 6歲兒童計算,目前國內至少有 10萬名孩童可能是發展遲緩兒。


 一般所謂的發展遲緩兒童是指 6歲以前在行動、智能、行為、情緒、語言和感覺(視覺、聽覺、感覺統合)功能等,有延遲發展者;而依據 WHO研究指出, 0至 6歲兒童發展遲緩的發生率約為 6%至 8%。


 但根據內政部兒童局統計,台灣近 6年發展遲緩兒接受早療的比例,卻只有 6%至 17%。


 換句話說,平均每 5個遲緩兒,僅有 1個接受早療,且 3歲前被發現的遲緩兒比例過低,致使 8成多的孩子因此錯過早療黃金期,人生恐從此遠遠落後他人。


 早療協會理事長梁忠詔更是出面大聲呼籲第一線接觸孩子的小兒科醫生、公衛護士等專業護理人員,應盡責做好篩檢工作,增加遲緩兒的發現率,並建議國健局應把「發展篩檢」和「接種疫苗」綁在一起,沒有切實執行發展診察,就不准入學!藉此讓發展遲緩兒能及早發現,儘早接受早療。


 台灣家長普遍有「大雞晚啼」的觀念,只要身高體重合乎標準,對孩子不會說話、不會站、不會拿杯喝水等疑慮,總苟且地想「等大一點自然就會了」。


 另一方面,現今雙薪家庭多,孩子托給祖父母、保母、外傭教養的家庭成為常態,有的爸媽甚至忙到連孩子幾歲都搞不清楚,遑論瞭解發展狀況;又多數的保母、外傭也不瞭解或主動向雇主提孩子可能慢半拍,致使遲緩兒的發展問題未能即使獲得援助。


 專家強調,孩子沒有舉手要求早療的能力,摸得到孩子的大人及相關政策主事者都有責任。如孩子 3歲以前,包括其家長、保母、小兒科醫師、公共衛生護士等,都是能夠察覺孩子發展異常的核心人物。


………………………………………………………………………

8成遲緩兒錯過早療期-950404蘋果日報

【高麗玲╱台北報導】


 有些家長以為若幼兒不會說話或站立,長大一點就會,但醫界推估國內每五名發展遲緩兒童,僅一人能在三歲前接受早期療育,醫師呼籲家長多注意幼兒發展,並促政府應規定幼兒沒接受發展篩檢,就不准入學


 促政府強制篩檢

 中華民國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協會理事長、花蓮慈濟醫院復健科主任梁忠詔昨在《康健雜誌》舉辦的「搶救十萬個慢飛天使」記者會上說,零至六歲幼兒發展遲緩發生率為百分之六至八,推估台灣至少有十萬人,但篩檢率僅百分之三至四,且零至三歲僅五分之一被篩檢出,約八成患者錯過早療黃金期。


 梁忠詔指出,兒童健康手冊有幼兒各階段正常發展評估表,家長照表評估。他認為政府應規定幼兒需接受發展篩檢,否則不准入學。國健局副局長吳秀英回應,法律雖未強制篩檢,但仍鼓勵醫護於施打疫苗時順便進行。


 音樂家林照程、蕭雅雯夫婦有兩女重度遲緩,夫妻一度求助偏方和通靈,賣掉房、車,還負債兩千多萬元,他們昨在記者會呼籲病童家長勿放棄正統醫療。


 各齡幼兒應會做的動作

  6足月

 自己翻身、伸手拿取眼前物品、自己握奶瓶喝東西、聽到聲音會轉頭


 12足月

 自己坐起來、雙手各拿一物互相敲打、很少流口水、聽到自己或熟悉者名字有反應、會和大人玩躲貓貓


 1-1.5歲

 爬上大人椅子、會翻書、會用吸管、會叫爸爸媽媽、重複做引人發笑或注意的動作


 1.5-2歲

 會騎小木馬、握筆隨意塗鴉、雙手握杯喝水、仿說句子最後1、2字、說10-20個單字


 2-2.5歲

 會跑步但控制不佳、模仿畫直線和橫線、用湯匙吃東西、理解「快一點」或「等等」、遵守成人多數指命


 2.5-3歲

 用手臂接下近距離的球、轉開或蓋上小瓶蓋、穿上便鞋、能問答「誰」或「做什麼」等、保護自己的東西


 資料來源:中華民國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協會理事長梁忠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laire33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